近日,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通过其个人微信公众号发文称,2023年世界新能源汽车走势较稳,2023年1-6月的广义新能源汽车销量954万台,其中混合动力达到232万台,占比24%。剔除普通混动后的世界新能源乘用车走势更强,受到高基数和各国补贴政策逐步退出的影响,2023年,世界新能源乘用车走势较强,1-6月销量达到605万台,同比增长45%;6月销量达到128万台,同比增长43%。
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出口超强,这也是中国产业链强大,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和出口的双增长。2023年1-6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占世界新能源份额达60%。
数据显示,2012年世界广义新能源汽车销量158万台,到2015年仅有179万台,增长缓慢。随着2016年开始的新能源车加速发展,广义新能源车2016年突破200万台;2017年达到317万台;2018年突破400万台;2020年达到515万台;2021年全年广义新能源车977万台,其中普通混合动力达到319万台;2022年的广义新能源汽车销量1411万台,其中混合动力达到372万台,占比26%;2023年1-6月的广义新能源汽车销量954万台,其中混合动力达到232万台,占比24%。
从世界新能源乘用车表现来看,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634万台,同比增长122%;2022年世界新能源乘用车走势较强,达到1039万台,同比增长64%;2023年世界新能源乘用车走势较强,1-6月达到605万台,同比增长45%,其中,6月达到128万台,同比增长43%,相对前几年的走势仍是较快。
中国新能源车优势明显,根据全国乘联会数据,2021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售331万台,超越欧洲的218万和北美洲的70万;2022年中国的销量650万台,大幅超越欧洲的248万台和北美洲的106万台的销量;2023年1-6月中国的销量365万台,继续大幅超越欧洲和北美洲的销量。
从世界各国新能源渗透率来看,世界新能源车渗透率总体呈现快速提升趋势,2022年4季度已经达到17%水平,2023年1-6月达到14%,其中中国新能源渗透率达到27%,德国达到19%,挪威达到71%,美国仅有8.6%,日本仅有3%。因此世界新能源发展的不均衡性极为明显。
乘联会表示,随着中国继续强化新能源发展,美国加大新能源的鼓励政策,世界新能源车进入强势发展的新阶段。
乘联会分析指出,2023年的世界新能源车结构是中国偏纯电动,欧洲主力国家市场插混较强,欧洲市场结构的纯电与插混持平的特征明显,挪威等非汽车生产国家的纯电动较强。
从纯电动的世界结构来看,中国在世界纯电动车市场份额表现相对突出,2017-2018年是在60%左右的份额;2019-2020年份额稍微有所下降,降到2020年的48%的份额;2021年又回升到60%的份额;2023年1-6月的份额达到60%的份额水平,表现相对平稳。
欧洲纯电动车的份额从2018年的16%上升到2019年23.5%,2020年上升到36%,到2023年的1-6月下降到21%的水平。今年的美国电动车份额上升到13%。
从插混的世界结构来看,中国在世界插电混动份额表现持续走强,在2017-2018年是在30%-50%之间的水平,2020年下降到25%。2021年中国在世界插电混动份额在32%的水平,2022年上升到56%的水平,2023年上升到63%的水平,中国在世界插电混动市场呈现超强的表现。
欧洲的插电混动份额从2018年的28%,上升到2020年的65%,又下降到2023年的27%的水平。
另据崔东树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文称:“海关数据显示中国汽车2023年上半年出口234万台,全年正常情况下突破500万应该是有希望的。”
崔东树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有较大的空间,由于欧洲目前对车的需求相对比较大,而且还有一些政策的支持,为中国新能源车出口带来巨大的良好机会。
目前我国新能源自主品牌出口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出口的市场波动比较大,目前欧洲对新能源车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也是中国出口的良好机会。
崔东树指出,未来中国自主品牌参与国际竞争,需要在技术方面做到有效的提升,确保自己的产品技术和标准达到欧洲的标准,尤其在测试、环保等各方面都要按照欧洲的标准去做,新能源车产品要按照欧洲人的当地需求去做,针对性的改进。新能源车产品方面要做本土化适应改进的大量工作,这样才能获得较好的满意度。与此同时,在销售维护方面也要做相应的一些努力,在海外要建立好良好的使用环境,不管是充电设施还是售后维护等都要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确保用车满意度提升,防止出现前期出口发展中国家的服务烂尾现象,前期出口的承包式的维修比较差,口碑相对比较差,改变汽车出口打游击战的汽车出口被动的情况。目前中国新能源车出口要建设好欧洲市场的口碑和信誉,减少内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010-62899890 邮箱:119@battery100.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