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百人会“约局”深圳:锂电产业链“产能过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2018年全国电池新能源产业链“约局”系列活动第二站(深圳站)
电池百人会-电池网1月15日讯(张倩 峦水 深圳、北京报道)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延期三年影响及新能源汽车双积分政策正式发布、禁产禁售燃油车时间表提上议程等利好政策,表明中国政府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坚定决心。中汽协数据显示,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均接近80万辆,产量达到79.4万辆,销售达77.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3.8%和53.3%,预计2018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过100万辆。
工信部于2016年和2017年分别发布《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和《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其中,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将动力电池企业的准入门槛大幅提高,产能由“不低于0.2GWh”提升至“不低于8Gwh”;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动力电池行业总产能超过100GWh,形成产销规模在40GWh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由此动力电池企业加速扩产提升产能,中国电池网从上市公司公告及公开报道中,统计了最近一年(2017.01.01-2017.12.31)锂电池及其上游材料投资情况,统计在内的100个投资项目中,锂电池项目38个、正极材料及上游矿产资源项目34个、负极材料及锂电铜箔项目15个、锂电隔膜项目6个、电解液项目7个,有84个项目公布了投资额,总额超2159亿元。受动力锂电池需求激增影响,随之而来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及锂资源,产业链之间的合作联动愈发明显,2017年,统计锂电池产业链重组项目有35个,34个项目公布了交易金额,总额超465亿元。
另外,受益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全球电池隔膜生产线也在快速扩张,目前已出现产能过剩局面。中国塑协电池隔膜专委会秘书长孙冬泉在第5届锂电“达沃斯”上表示,仅2017年3月,国内便有10多家企业宣布新增隔膜生产线40多条,产能超10亿平方米。截至2017年10月底,全国已经公开的新增投资生产线超过120条。预计2018年还有20家企业有意向进入锂电池隔膜行业,届时全国锂电池隔膜产能将达到80亿平方米,锂电隔膜行业或面临全面亏损……
面对新能源产业链一系列盲目扩产,如何控制重复投资、投机现象值得深思!
1月6日下午,由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电池百人会(微号:CBHA100)、电池网(微号:mybattery)、我爱电车网(微号:xevcar)联合主办,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普瑞赛思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2018年全国电池新能源产业链“约局”系列活动第二站(深圳站)在欣旺达光明工业园圆满落幕。锂电“达沃斯”论坛组委会/电池百人会秘书长、电池网创始人/董事长于清教表示,“约局”系列活动是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电池百人会/中国电池网/锂电“达沃斯”组委会继全国巡回调研行、“问道”等品牌活动后新的尝试和创新,“约局”活动旨在通过座谈交流、学习参观、加强上中下游之间产业整合、投资重组;约政策之局、约市场之局、约公司之局、约智慧之局、约人脉之局,是一场电池新能源产业链圈子的企业家、大咖的正能量“约局”,和有影响力的人一起影响更有影响力的人;活动每次锁定一个城市和一个核心主题,与行业企业家当面悟道,深入交流技术与行业热点、焦点话题。
会上,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华农、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思模、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岳敏、深圳中兴创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胡达文、深圳市创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杨俊、深圳市华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冯先广、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秀峰、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梁锐、深圳普瑞赛思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静博士、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郭伟男、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宝顺等逾30家上市公司、新三板、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的企业家及高层就上下游产业链将如何珠联璧合、强强联手?产能过剩论如何解读?2018,新时代、新动能、新蓝海如何选择等行业热点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锂电“达沃斯”论坛组委会/电池百人会秘书长、电池网创始人/董事长 于清教 电池网资料图片
于清教表示,无论做隔膜、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动力电池、新能源车、设备等都面临产能过剩警示,产能过剩主要表现在低端的产能过多(“坏产能”),同时,企业通过并购等捷径跨界而来也会导致产能过剩。在于清教看来,未来3-5年是一个巨头作战的时代。2017年,企业间“捆绑现象”凸显出来,北汽新能源、比亚迪、国轩高科、宁德时代等都在“捆绑”。随着产业纵深发展、高度集中,动力电池企业将会加速布局核心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
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华农
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华农表示,雄韬主要是以铅酸为主的企业,在锂电方面,根本没可能赶得上比亚迪、CATL,所以未来准备走一些细分市场,比如跟铅酸相关的,叉车领域可能是公司主攻的一个方向。张华农认为,“与其去跟进政府的补贴,还不如去做政府补贴之外的,等大家补贴完了再来做的时候,公司基本已经实现成功转型。”同时,公司还积极投资燃料电池领域。据测算,燃料电池未来的成本比锂电池要低,上批量以后,前途会非常广。另外,在物流车、低速车上,雄韬比较关注锰酸锂板块,因为日本就三家车厂,丰田和本田去做了燃料电池,尼桑再做电动车,用的就是锰酸锂系列。张华农表示,如果锰酸锂系列能解决高温问题的话,是非常有前途的。
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思模
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思模介绍,易事特在UPS领域有28年经验,光伏发电方面,最近29亿收购了做电池片和电池组件的越南光伏企业,另外,在充电桩、储能、磁悬浮轨道交通领域也有布局。在何思模看来,电池、储能等领域,发展空间巨大,特别是在国际市场。同时呼吁,不要扩产能,企业应该在成本、产品、技术上下功夫,把价格、成本控制好,才能在国际上有大的核心竞争力。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岳敏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岳敏表示,目前新能源行业明显出现产能过剩局面。其中负极材料领域,前四家的产量加起来够全球使用;动力电池领域,前三家加起来超过今年整个装机所用的电池;正极材料等也面临产能过剩问题。在岳敏看来,新能源汽车不会因为材料上涨一直涨价,从电池产业成本、原材料获取、价格波动等方面考虑优选磷酸铁锂,未来看好磷酸铁锂和高镍产品。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也是最有可能继高铁以后又一个大的产业。岳敏认为,新能源汽车行业不会随着国家政策的退坡而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希望行业形成利益共同体,通过合作推进行业发展。
深圳中兴创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胡达文
深圳中兴创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胡达文认为,一个产业的产能过剩是绝对的,往往表现形态就是落后的多、先进的不足。优胜劣汰形势下,只有瞄准客户需求,坚定的去投入、去研发,相信企业还有整个产业、国家都会迎来发展期。胡达文还表示,公司坚持在干法上加大研发的投入以及产能上的投入,明年产能或翻倍。另外,公司2017年申报了30多个专利,目前专利在隔膜行业排第二。
深圳市创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杨俊
深圳市创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杨俊介绍,创明电池以3C产品起家,同时涉足动力电池领域,主要做三元电池,目前已经形成销售规模的80%来自乘用车。杨俊称,从整个行业来看,电池企业是最难的,去年钴价涨了70%、锂价涨40%、石墨、镍也都在涨,整个产业中上游在涨价,下游要求降价,对电池企业的挤压非常残酷。根据调查显示,从家用角度来说,第一辆车想买新能源车的意愿不是很大,未来看好出租、共享领域。同时,公司也会在制作上降低成本,在品质上投入研发,找到适合的市场才是发展的根本。
深圳市华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冯先广
深圳市华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冯先广称,作为国内做移动电源比较早的企业之一,目前公司主要的发展方向是做便携储能。客户市场主要面向国外。冯先广表示,便携储能领域,市场还没有开始,竞争已经是非常激烈了,成本上升压力下,不但要做好产品质量,价格也要求优惠。
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秀峰
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秀峰表示,星源材质是做隔膜最早的一家企业,定位于全球的供应商,始终把产品、技术发展放在首位,同时注重综合竞争能力。陈秀峰表示,都说隔膜毛利很高,其实从电池的四大材料看隔膜的投资是最不划算的,在国内市场,高端产能不足、低端过剩现状明显,企业之间往往都在打价格战。另外,外行欲投资进入新能源领域,要以光伏产业为前车之鉴。陈秀峰预计,明年后年每年都会有10%以上的电池厂、材料厂会关门,大洗牌已经开始,没有资金实力、产品技术优势、渠道优势的企业将无法存活,最后能活下来的企业只有30%。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梁锐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梁锐称,欣旺达去年在3c电池领域获得华为、oppo、vivo、小米等企业订单,业绩实现高增长。同时积极布局动力电池领域,为下一步公司迈向千亿级做铺垫。在梁锐看来,目前在动力电池技术领域跟日韩差距拉近,国家每年投三四百亿来支持动力电池的发展,实际上是为了把动力电池产业打造成中国工业另外一个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新能源产业获取国家补贴的同时要以“技术、质量、成本”为核心要素;其次,从材料到电芯、PACK、运营、储能、整车厂全产业链需要重视战略合作。随着锂矿、钴矿资源的减少,回收等重复利用会成为发展趋势,通过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培育业务,形成循环经济的模式,会产生很多的业务机会;另外,提倡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每个企业都不可能包打天下,希望各企业不要恶意竞争,在竞争中共同成长、共同提升,才是健康发展的模式。
深圳普瑞赛思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静博士
深圳普瑞赛思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静博士表示,近年接触各个车企,包括欧洲、日韩、中国大陆送过来检测的各种样品,在2013年的时候明显能感受到日韩电芯在安全和一致性上有明显优势,但现在差距在不断缩小。朱静称,动力电池重投入,同样检测行业为确保产品整个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性也注重投入。另外,公司也希望能够提供产品信息的服务,通过大数据的积累,为大家时效分析提供一些数据或是依据,不仅仅是参与应用环节,而是从生产到制造,运输到应用整个环节中,为新能源的发展保驾护航。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郭伟男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郭伟男认为,目前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趋势,另外,在市场经济下,一旦竞争就会出现过剩,企业要有规划的扩产能。郭伟男称,在磷酸铁锂和三元电池方面,更看好磷酸铁锂。在新能源大巴领域,使用磷酸铁锂有更好的安全性;三元电池的发展方向是为纯电动车服务,而纯电动车最大的市场是面向个人消费。同时,磷酸铁锂的价格、成本可预期,而三元风险比较大。郭伟男建议,整个产业要多家企业去进行垂直整合、深度合作,从终端运用到整车、系统、电芯、原材料,到上游的材料的合成,整合各方资源,推动产业发展。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宝顺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宝顺介绍,新宙邦以“格物致用,厚德致远”为企业文化,在与客户、供应商合作过程中都遵守契约。赵宝顺表示,目前电池厂都希望能把材料价格降得更低一些,公司在以品质为中心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价格,让客户用的放心。
“约局”小结: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发展引导资本市场投资锂电行业,“强者恒强”局面将日益凸显,没有资金实力、产品技术优势、渠道优势的企业将很难存活。企业发展要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上下功夫,降低成本、提高技术、控制风险,同时还可以从细分领域市场入手,而不是一味地产能扩张。
真正的市场不是靠补贴出来的,建议新能源行业补贴政策转向优质企业。每个企业都不可能包打天下,企业发展间拒绝恶意竞争,呼吁全产业链形成利益共同体,整个产业要多家企业去进行垂直整合、深度合作,从终端运用到整车、系统、电芯、原材料,到上游的材料的合成,整合各方资源抱团发展,打造行业健康生态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邮箱:119@itdc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