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长虹三杰新能源有限公司(下文简称:长虹三杰)在江苏泰兴基地举行战略与2023年度业务计划研讨会议。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受邀出席本次会议,并分享了其关于电池新能源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的相关观点。
电池新能源产业发展概览
在顶层设计方面,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构成了我国双碳目标“1+N”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提出2030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要达到40%。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大力支持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储能等产业发展,政策环境持续优化,企业投资信心持续增强。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地方政府也密集出台各项政策措施,加快推动电池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例如北京市印发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太阳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左右;2030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交通工具比例不低于40%。
于清教介绍,在全球“碳中和”的蓝图下,电力、交通等减碳重点行业正迎来新一轮深度变革,低碳化、电动化、智能化、安全化、高效化的趋势愈发凸显。2005年到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1%,跨越了10年时间;2016年到2021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1%升至10%,历经5年半,并在2021年9月,渗透率首次突破20%!
乘联会数据显示,自今年9月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已连续两个月突破30%大关。于清教预计,今年全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大概率将达到25%,提前实现国家2025年预定目标。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两个月突破70万辆,按照这一趋势,今年全年大概率将突破700万辆。
“便携式储能领域(磷酸铁锂电池近来上位)的消费增长潜力值得期待,很多市场都未被开发,但是新进入者也越来越多,未来市场竞争也会加剧。”于清教还提到,便携储能等细分市场的增量也值得期待。便携式储能电源主要消费市场在美国(户外旅行)和日本(应急救灾),合计占80%左右,中国市场仅占5%左右,但是,全球90%以上的便携式储能电源是中国企业生产的,并且部分海外的便携式储能电源品牌也由中国代工。
在下一代电池技术方面,于清教预计,未来十年内,现有液态锂电池依然是市场应用主力军。与此同时,燃料电池、固态电池、钠电池、钒电池等下一代电池技术路线有望迎来高速成长期,其中燃料电池的普及速度预计更快于其他电池技术。
其中,燃料电池目前年产销量还处于千辆级别;今年我国3月份刚刚出台首个《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正加快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建设。
钒电池也处于示范应用阶段,其主要是资源优势明显,矿产掌握在自己手中,且钒电池中的钒容易回收,是一种资源方面比较可控的储能技术。
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钒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2年)》显示,2021年中国钒电池新增装机量0.13GW,2022年国内大量的钒电池储能项目开工建设,预计全年新增装机量将达到0.6GW,预计2025年钒电池新增规模将达到2.3GW,2030年新增量将达到4.5GW,届时钒电池储能项目累计装机量将达到24GW,当年新增市场规模将达到405亿元。
固态电池、钠电池还未实现大规模量产,但前景向好。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有7家相关企业获得30轮融资。具体来看,清陶发展获9轮融资,辉能科技获7轮融资,卫蓝新能源获7轮融资,太蓝新能源获3轮融资,恩力动力获2轮融资,高能时代、中科深蓝汇泽各获1轮融资。
从产业链企业的布局动态来看,2023年半固态电池有望实现装车,全固态电池2025年为小规模量产时间点,全面量产预计需要在2030年前后。
EVTank预计,2030年全球范围内固态电池的出货量或将达到276.8GWh,整体渗透率预计将保持10%左右。钠电池方面,理论市场空间到2026年将达到369.5GWh,但是从目前的应用现状来看,仅有个别储能领域的示范项目,两轮车领域虽已有订单,估计完全装机出货至少在2023年初。
电池新能源产业挑战分析
于清教认为,保供稳链是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最紧迫问题。
以碳酸锂、磷酸铁锂等为代表的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对电池企业成本形成了较大压力。持续反复的全球性新冠疫情影响锂、钴、镍等上游原材料的开采与运输,地缘政治不确定因素也加剧了资源供应的不稳定性,叠加企业市场炒作等因素,导致碳酸锂价格大幅上涨。
本轮的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上涨始于2020年7月,当时价格均价不到4.5万元/吨,目前价格已突破60万元/吨。两年的时间,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上涨了逾12倍。
目前成熟的锂资源开发项目主要集中在西澳大利亚锂辉石矿山、南美盐湖以及国内的盐湖、锂辉石矿山和云母提锂项目,锂储量主要集中在智利、澳大利亚、阿根廷三国;我国锂矿主要依靠澳大利亚和阿根廷进口,对外依存度约7成,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的提升,这一比例还将提升。
磷酸铁锂价格从2021年年初的不足3.8万元/吨上涨至目前的约16.5万元/吨,增幅约3.3倍。
据《中国磷酸铁锂电池及磷酸铁锂材料行业发展白皮书(2022年)》显示,2021年,中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45.5万吨,同比增长213.8%,首次超过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
量价齐升之下,磷酸铁锂相关项目投资热度也快速升温,今年以来,据电池网统计在内的32个新公布投资项目中,27个项目公布了投资额,总计投资金额约960亿元。
据于清教预判:“碳酸锂、磷酸铁锂等电池上游原材料供需错配,到2023年都不会太轻松。”
电池新能源产业趋势展望
关于电池新能源产业趋势,于清教强调,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一是保供稳链成为重点。矿企、材料企业、电池企业、车企……电池新能源全产业链“抢矿”大军不断扩员,“资源为王”态势愈发凸显。
二是技术创新百家争鸣。现有液态锂电池技术以结构创新和技术创新为主;下一代电池重点关注燃料电池、固态电池、钠电池、钒电池等。
三是细分市场增量巨大。大批有资金与资源优势传统能源巨头、化工巨头加速向新能源领域转型,动力电池赛道已较为拥挤,储能、电池回收等赛道也有较大发展空间,特别是储能领域(工业储能、户外储能、家庭储能、基站通讯等),未来市场增速有望赶超动力电池领域。
四是出海布局有望提速。2021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出口发展势头持续向好,2022年1-10月我国新能源车出口近50万辆,动力电池出口逾105GWh。同时,产业链企业海外订单以及海外建厂消息不断,并积极推进境外上市,锂电产业已有12家上市公司先后公告筹划发行GDR,其中已成功登陆瑞交所的有:欣旺达、国轩高科、杉杉股份、科达制造、格林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010-62899890 邮箱:119@battery100.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