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国内车市销量下滑79.1%,着实让整个汽车产业链都压力倍增,而在刚刚走过的3月,车市释放出积极信号,虽说整体销量仍会持续下滑,但幅度将大幅收窄。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预测,3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销量大概在105万辆左右,将与1-2月平均月销量持平。做出这样的预测,是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收集到的各项经销商及车市关键数据为基础。
数据显示,2019年3月我国乘用车市场销量201.94万辆,根据今年3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销量105万辆的预测来计算,销量同比下滑幅度将为48%,虽说车市整体表现仍不乐观,但相对2月而言已经有了极大改善。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简称乘联会)公布的零售数据也支持了上述预测,数据显示,3月第一周零售销量同比下降50%,第二周下降44%,第三周下降40%,第四周下降40%,平均来看3月总体销量下降幅度应该在40%-50%之间,且呈现出逐周回暖的态势。
可以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车市的影响主要是集中在今年第一季度,其中1月由于春节因素,且大面积疫情防控从月底开始,因此受影响较小;2月则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月份,消费者外出活动减少、4S店到店客流骤降、复工复产推迟等等,导致2月前两周销售几乎停滞,后两周销售恢复也不理想;进入3月,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车企、4S店陆续复工,消费者外出增加,汽车销售有了明显回升。
接下来,随着我国生产生活秩序的逐渐恢复,各地陆续推出刺激汽车消费政策,国内车市将逐步回归正轨,郎学红预测,4月仍是车市爬坡的过程,5月则有望恢复正常水平。
刺激消费政策频出
汽车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消费提升对我国经济恢复将起到正向推动作用,除车企、经销商加大营销力度外,相关部委、各地政府也在积极行动,助推汽车产业重归正向发展。
2月份,工信部印发的《关于有序推动工业通信业企业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中便提及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带动汽车及相关产品消费。
广东省第一时间作出响应,提出稳定汽车等大宗消费,加快广州、深圳新增汽车指标放号,优先保障家庭首购需求。3月初,湖南省也提出鼓励各地对无车家庭购置首辆家用新能源汽车给予支持,并鼓励车企和经销商在省内组织开展“汽车下乡”促销活动,加快繁荣二手车市场。
市级政府层面,广州市政府在3月20日举行的第15届104次常务会议审议原则通过了《广州市促进汽车生产消费若干措施》,将增加中小客车指标,具体增加数量预计4月初出炉。杭州市则已经决定2020年一次性增加2万个小客车指标。此外,南昌、长春、佛山等地则宣布对购买符合政策要求的车型给予购车补贴。
然而虽说多个省市已陆续出台刺激汽车消费政策,但整体来看力度并不大,且区域分散,对促进全国车市整体性的回升作用有限。
疫情对车市影响严重,新车销售低迷的状态仍将持续。随着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尽管部分省市出台了刺激汽车消费政策,但普遍力度偏小。期待更多的区域尽快出台地方性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特别是能有全国性的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出台。”郎学红这样说道。
就在3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为促进汽车消费,会议确定,一是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二是中央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支持京津冀等重点地区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三是对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旧车,从5月1日至2023年底减按销售额0.5%征收增值税。
虽说涉及的车型有限,但这确实是一个全国性的利好政策,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补贴本将在2020年后退出,如今延迟2年将对正在由政策导向向市场导向过渡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起到较大幅度的刺激作用。
针对上述政策,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政策的核心是推动环保升级,改善环境,同时有力的促进未来汽车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推动新能源车的可持续发展,是长期性利好政策。不能因为短期影响不大,而忽视长期的利好。
国内车市有望5月恢复正常
疫情之初,业内专家便判断疫情结束之后会出现一个购车小高峰,也有人称之为“报复性消费”,这也得到了车企层面的认可,很多车企高层在接受采访时均表达了对可能到来的购车小高峰的期待。
然而对于已经到来的4月而言,我国仍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还在稳步恢复的过程之中,出现购车小高峰的可能性较小。
郎学红也指出,4月国内车市需求恢复平缓,从需求端来看,4月车市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在她看来,随着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和刺激汽车消费政策的逐步落地,预计5月汽车市场或将恢复正常水平。
当然,这更多是基于国内疫情防控情况和经济恢复速度做出的预测,而正在蔓延的海外疫情则给国内车市的恢复增添了变数,尤其是一些海外供应商因疫情而关闭工厂,导致进口零部件短缺,增加了国内车企停产的风险。
对此商务部外贸司二级巡视员刘长于表示,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密切关注当前汽车供应链存在的问题,积极引导国内汽车企业加强海外供应商生产、供应监测,加大订货和库存,制定替代预案,合理安排生产;同时,加强通关和物流便利化,保障汽车核心零部件、原材料以及研发、生产、测试设备等进口通道顺畅。
其中制定替代方案至关重要,减少对于单一供应商的依赖,降低由此带来的停产风险。此外,我国零部件供应商也应在研发层面持续发力,突破核心技术,改变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的现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010-62899890 邮箱:119@battery100.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