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瓦级质子交换膜(PEM)水电解制氢系统
9月29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燃料电池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研制的兆瓦级质子交换膜(PEM)水电解制氢系统,在国网安徽公司氢综合利用站实现满功率运行。经国网安徽公司组织的专家现场测试,该系统额定产氢220Nm3/h,峰值产氢达到275Nm3/h。
PEM水电解技术具有能耗低、电流密度大、产气压力高、设备占地面积小、抗波动性强等技术优势,是国际上可再生能源绿色制氢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大连化物所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展PEM水电解技术的研发,逐步形成了PEM水电解制氢自主知识产权体系。近年来,大连化物所在PEM制氢的高通量膜电极、薄层金属双极板、耐压电解槽等方面不断取得技术突破,开发了数代PEM制氢电解槽及系统,并通过普通技术许可等方式推进成果转化和应用。
兆瓦级PEM水电解制氢系统的成功运行,标志着大连化物所承担的国家电网安徽公司氢综合利用站科技示范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该兆瓦级制氢系统与正在建设的兆瓦级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为大规模绿色氢能综合利用新模式的示范奠定了技术基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010-62899890 邮箱:119@battery100.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