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燃料电池周报,系电池网(微号:mybattery)与国内电池上市公司——雄韬股份(微号:vision002733,股票代码:002733)联合推出燃料电池资讯类周报(每周三推出,归属“电池智库”栏目),旨在通过更具价值的数据、报告或资讯等给行业带来更加客观的认知和分析,给实业制造以不同的视角和思维,同时我们将根据读者、行业、公司需求推出深度研究与项目对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合适资本推动中国燃料电池行业的商业化应用进程。另外,探索与企业或机构联办栏目也是更大程度地满足公司和市场、用户需求。我们期待着您的关注、参与和支持!
电池网总编室 雄韬股份
2025年4月2日
【公司】2.36亿元!蜀道装备牵手丰田在四川成都成立氢能公司
3月27日晚间,蜀道装备(300540)公告,拟与蜀道集团、丰田汽车以现金出资的方式,共同设立蜀道丰田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蜀丰氢能”)。
蜀丰氢能注册资本2.36亿元,拟注册于成都市青白江区,从事氢燃料电池系统、氢燃料电池电堆及零部件的生产、销售、售后服务、开发等业务。(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图片来源:鲲华科技
【动态】上海氢能保障基地正式投产
“鲲华科技”消息显示,3月28日,申能合资公司上海化学工业区液空申能氢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液空申能)开业仪式隆重举行,上海氢能保障基地一期项目氢气充装中心正式投产,标志着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在氢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液空申能由申能集团旗下申能能创、液化空气集团、上海化学工业区合资建设,致力于为交通领域客户提供高压氢气,推动上海和长三角地区氢能移动出行的发展。此次投产的上海氢能保障基地一期氢气充装中心项目投资1.8亿元,初始日充装量达12吨,可支持12座加氢站的运营,每天能为1000多辆中重型卡车加氢,有力提升本地氢气供应链的可靠性和效率,加速氢能交通的部署。(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政策】北京:重点推动氢能在交通领域大规模应用
近日,为做好2025年北京市能源工作,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城市管理委联合印发《北京市2025年能源工作要点》(以下简称《2025年能源工作要点》),并组织召开全市能源工作推进会议。
据悉,《2025年能源工作要点》编制以“安全、绿色、创新、协同”为核心,从“强谋划、提韧性、促转型、重创新、抓改革”5个方面,提出54项重点任务,包括大力推进氢能全产业链发展,重点推动氢能在交通领域大规模应用,探索氢能在建筑发电、工业、供热等领域多元化应用等。(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政策】四川甘孜州:到2028年可再生能源制氢能力突破300吨/年
3月31日,甘孜州经济和信息化局在官网发布了《甘孜州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征求意见稿)》。
在发展目标方面,文件提出,到2028年,建设1个氢能创新平台,引进培育2家氢能产业链龙头企业,打造2-5个可再生能源+氢耦合发展实证平台,实施多个氢能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建设2-5座制(加)氢站,推广氢燃料车30辆以上,可再生能源制氢能力突破300吨/年。(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观点】万钢:跨区域示范和多领域应用是推动氢能和燃料电池发展的重要途径
3月29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介绍:“截至2024年底,燃料电池汽车推广量达到了28000多辆,主要是在商用车。”其进一步分析表示,我国商用车的碳排放占整个汽车交通碳排放的52%,要解决低碳问题,燃料电池仍然是一个很好的发展。
在万钢看来,跨区域示范和多领域应用是推动氢能和燃料电池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借鉴北京冬奥、氢进万家等一些示范工程的经验,通过氢能高速、港口、园区、社区建设,以及氢燃料电池汽车船舶等的示范运行,探索氢能在跨领域、多层级下高效安全利用的新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氢能综合利用的样板工程。”(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观点】孙世刚:到2030年我国燃料电池车规模有望突破100万辆
近日,厦门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孙世刚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演讲时指出,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锂电主导、氢能蓄势”的格局,燃料电池在特定应用场景展现出独特优势。
孙世刚介绍,燃料电池凭借更高的能量密度和续航能力,在商用车领域具有突出优势。数据显示,我国去年燃料电池汽车销量达7107辆,主要集中于公交车、重卡等营运车辆。更值得关注的是,燃料电池技术正向航空、航运领域延伸——国产1吨级燃料电池飞机成功下线,“三峡氢舟一号”燃料电池船舶实现200公里航程,这些突破展现了氢能技术的广阔应用前景。
孙世刚预测,到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规模将达1亿辆,其中燃料电池车有望突破100万辆。(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焦点】国家能源局:风光制氢(氨/醇)项目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核发不可交易绿证
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征求《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实施细则(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就绿证核发、交易、认证、核销等方面给出新的要求。该文件适用于我国境内生产的风电、太阳能发电、常规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海洋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电量对应绿证的核发及相关管理工作。
文件对自发自用电量、源网荷储、风光制氢(氨/醇)、配备储能设施等绿证核发事项进行了规定,其中,风光制氢(氨/醇)可再生能源发电电量核发不可交易绿证。(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资本】规模5亿元!中金资本旗下中金辛集氢能基金完成备案
3月31日,中金资本与辛集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河北省科技金融发展促进中心共同发起成立了中金(辛集市)氢能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其中,中金资本作为管理人及普通合伙人,与辛集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河北省科技金融发展促进中心共同发起设立中金(辛集市)氢能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基金规模5亿元,已于近日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基金围绕河北省辛集市氢能产业微循环打造,主要投向从事氢燃料电池整机、新材料、核心零部件、氢能“制、储、运、加、用”等环节装备制造及相关科技企业。(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业绩】部分产品整体售价下降 国富氢能2024年毛利同比降约51%
3月28日,国富氢能(02582.hk)发布2024年度业绩公告,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59亿元,下降12.2%;归母净亏损2.1亿元,较2023年的7330万元亏损显著扩大186.86%。
2024年,国富氢能毛利较2023减少约50.8% ,其主要原因是部分产品的整体售价下降,液氢设备在2024财年并无确认销售收益,导致氢气液化及液氢储运设备的毛利减少。此外,2024财年售出的大部分水电解制氢设备为小规模试验产品,导致产生大额劳工及生产开支。(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公司】国鸿氢能拟实施H股全流通
近日,国鸿氢能(09663.hk)发布公告,兹提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监会)于2019年11月14日发布并于 2023年8月10日进一步修订的《H股公司境内未上市股份申请“全流通”业务指引》(该指引),有关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联交所)上市H股公司申请境内未上市股份到联交所流通所涉程序的指引。
根据该指引,本公司董事会(董事会)审议及批准就转换本公司12名股东(参与股东)持有的本公司4130.4万股内资股(内资股)为本公司H股(H股)(相当于本公司于本公告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的7.97%)向中国证监会提交申请。在取得所有相关批准(包括中国证监会及联交所批准)及符合所有适用法律、法规及规章后,该等内资股将被转为本公司的H股,而本公司将申请该等H股于联交所主板上市及买卖(转换及上市)。根据本公司的组织章程细则,转换及上市毋须再召开股东大会作批准。(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看点】国内首个民用液氢全产业链工程示范项目成功建成
3月28日,中科富海微信公众号宣布,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重点专项的支持下,由中科富海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理化所、北京特种工程设计院、同济大学、中国特检院、中集圣达因、上海舜华、中船重工鹏力超低温、西安交大等9家单位,成功建设了国内首条民用液氢制储运用全产业链示范工程。
本项目的具体成果包括:一座采用国产化低能耗液氢制取装备的民用液氢工厂,透平膨胀机最高绝热效率可达83.52%,额定工况液化能力5.27吨/天,氢液化能耗11.8 kW·h/kg,各类工况下产品液氢仲氢含量大于96%,纯度达99.99996%,且液化装备可靠性测试运行168小时以上。400立方米高真空多层绝热液氢球罐与40立方米液氢运输汽车罐车。一座液氢储存型气氢加注站,具备35MPa和70MPa氢气加注能力,站内液氢储量1136.4千克,峰值加氢能力1024.2千克/天,氢气加注能耗0.6kWh/kg-H?。一套集成化、智能化液氢工厂与液氢加氢站安全风险远程监测预警平台。(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智库圈点】2030年我国有望实现氢能全产业链自主可控
近日,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联合30余家氢能产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校共同编写的《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预测,2030年,我国氢能各领域技术将趋于成熟,基本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国产产品具备一定竞争力。
《报告》显示,总体来看,我国氢能产业各领域技术已进入从工程化向商业化过渡的关键阶段。同时,其指出,随着一大批绿氢项目陆续投产,预计2035年前后,我国工业副产氢与水电解制氢的供应比例将迎来拐点。此外,《报告》还预计,到2030年,我国各领域绿氢需求总量将达到500万吨/年左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010-62899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