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乘联会发布2023年1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批发方面,1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38.9万辆,同比下降7.3%,环比下降48.2%,2022年12月出现的新能源销量走缓特征仍在延续;零售方面,1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33.2万辆,同比下降6.3%,环比下降48.3%。
乘联会表示,新年伊始进入消费者对政策观望的过渡阶段,2022年新车销量的爆发也让春节假期充电高峰期的服务难题再次凸显。疫情后,新能源刚需车型成本继续承压,补贴退坡带来的价格复杂调整,新能源车市场格局正在重塑。
市场渗透率方面,1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26.8%,较2022年1月19.4%的渗透率提升7.4个百分点。1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39.4%;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34.5%;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2.4%。1月纯电动批发销量27.2万辆,同比下降19.8%;插电混动销量11.7万辆,同比增长44.7%。1月B级电动车销量10.5万辆,同比增长4%,环比下降24%,占纯电动份额39%。纯电动市场的A00+A0级经济型电动车市场崛起,其中A00级批发销量3.4万辆,同比下降69%,环比下降77%,占纯电动的13%份额;A0级批发销量6.9万辆,占纯电动的25%份额;A级电动车5.9万,占纯电动份额22%;各级别电动车销量相对分化。1月乘用车批发前五名:比亚迪宋达到49,865辆、Model Y销量40,903辆、Model 3销量25,148辆、比亚迪元销量23,231辆、速腾22,479辆。新能源列总体乘用车车型销量前四位,新能源领军车型销量较燃油车领军车型销量均高出1倍。
1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25.7%,较2021年1月17%的渗透率提升8.7个百分点。1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43.8%;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21.4%;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2.7%。从月度国内零售份额看,1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70.6%,同比增加3.3个百分点;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4.4%,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新势力份额13%,同比下降5.8个百分点;特斯拉份额8.1%,提升2.6个百分点。
出口方面,1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7.4万辆,伴随着疫情下复工复产政策的支持,中国制造新能源产品品牌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随着海外的认可度持续提升以及服务网络的完善,市场前景向好。1月,特斯拉中国39,208辆、上汽乘用车15,316辆、比亚迪汽车10,409辆、易捷特4,260辆、长城汽车1,244辆、吉利汽车749辆、神龙汽车722辆、创维汽车668辆、奇瑞汽车565辆,其他部分车企也有少量新能源车型出口。从自主出口的海外市场零售数据监控看,上汽等自主品牌在欧洲表现较强。除了传统出口车企的靓丽表现,近期新势力出口也逐步启动,海外市场也有数据开始显现。
车企方面,1月新能源乘用车企业受春节和补贴退出等因素影响而出现分化走势,比亚迪纯电动与插混双驱动夯实自主品牌新能源领先地位;以长安、上汽、广汽、吉利等厂商为代表的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板块表现较顽强。在产品投放方面,随着自主车企在新能源路线上的多线并举,市场基盘持续扩大,厂商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降到7家(环比减半,同比减少4家),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量76%。其中:比亚迪汽车150,164辆、特斯拉中国66,051辆、长安汽车24,960辆、上汽乘用车18,178辆、理想汽车15,141辆、吉利汽车11,032辆、广汽埃安10,206辆。
新势力方面,1月新势力零售份额13%,同比下降5.8个百分点;理想、蔚来等新势力车企销量同比和环比表现总体仍较强,但前期表现优秀的部分车企销量有所调整,这也是缓解压力。主流合资品牌中,南北大众强势领先,新能源车批发5,273辆,占据主流合资纯电动37%份额,大众坚定的电动化转型战略初见成效。其他合资与豪华品牌仍待发力。
普混方面,1月普通混合动力乘用车批发53,462辆,同比下降28%,环比下降20%。其中丰田36,475辆、本田10,858辆、传祺3,449辆、东风1,652辆、吉利领克526辆、日产272辆,混合动力的自主品牌逐步走强。
乘联会表示,疫情后消费者购新能源车刚需小幅下降,叠加油价不太高,春节后燃油车市场下降的速度会放缓,有望形成较好的开门红增长。相信2月的市场应该明显回暖,节后车市会有一波入门级消费者的购车潮。
此外,乘联会分析,随着新能源车销量连续两年多的暴增,碳酸锂等资源价格暴涨带来暴利,随之而来的上游资源和中游电池产业的投资力度很强,必然带来供给的高增长,前期的供需错配带来的高价格已经明显回落,有利于新能源车整车企业盈利水平的改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010-62899890 邮箱:119@battery100.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