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蓝谷(600733.SH)一二月份产销量可谓巨幅跌落。如此继续下去,毫无疑问,今年显然没有前途。
当然,北汽蓝谷也试着在技术与信息数字化方面谋求资源优势,但能否成功?或者说,目前是否能竭尽全力保护市场销量?这又是重中之重,而这方面的举措,客观而言,市场并没有看到。
产量减少95% 销量下滑40%
数据很差。北汽蓝谷日前发布子公司2019年2月份产销快报。2月份,北京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汽车产量500辆,同比减少91.77%,1-2月累计产量642辆,同比减少95.36%;2月份汽车销量2867辆,同比减少34.33%,1-2月累计销量7379辆,同比减少40.37%。
公开信息方面,北汽蓝谷没有给出产销量下滑的原因解释。而根据相关媒体引用北汽蓝谷内部人的说法是:北汽新能源在1、2月出现产量低于销量的情况,主要是生产统计口径,以及生产向中高端产品倾斜所致。具体来说,由于车企的产量统计是按照生产资质来的,因此,北汽蓝谷公告中的产量未包括与北汽股份联合开发的由北汽股份生产、北汽新能源统一销售的共平台车型。
“目前汽车业或者说近两年刚进入汽车业的公司,都无一例外会把很大的重心放到新能源汽车方面,而且,我们看到比亚迪、江淮汽车等都产销量不错,即便汽车业整体销售增速下降,但新能源确实是未来方向。这么好的大势,很难想象北汽前两个月能这么差。即便由于春节因素,但自身产销量还是低于市场预期。”国内某券商一位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告诉《投资者网》。
与此同时,《投资者网》也就相关问题致函并致电北汽蓝谷董秘胡革伟与证券事务代表王允慧,公司证券事务部工作人员电话表示,已经将邮件转交给董秘,但由于临近年报发布期,不确定是否回复。截止3月27日18:00,《投资者网》没有收到相关回应。
错失市场 弱于同行
以同行比亚迪和江淮汽车为例,比亚迪前两个月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43097辆,同比增长174.73%。其中,2月纯电动销量为7960辆,前两个月累计销量为24,179辆;2月插电式混合动力销量为6,045辆,前两个月累计销量为17831辆。
江淮汽车1-2月纯电动乘用车产量为8393辆,同比增长5.63%,销量为85029辆,同比下降3.98%,但纯电动乘用车销量8391辆,同比增长25.82%。而且,当北汽新能源产量持续暴减超过90%时,江淮汽车对外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总产销量要占汽车总产销量的30%以上。
事实上,不管是企业,还是市场,新能源汽车其实都一片火爆,只是北汽没有跟上。根据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2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万辆和14.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83.5%和98.9%,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1万辆和11.4万辆,同比增速达95.7%和127.9%。
靠补贴盈利 如何提振产销?
在产销量没有提振时,北汽蓝谷开始了合纵连横。3月21日当天,北汽蓝谷宣布与神州数码、麦格纳以及霍尼韦尔进行合作。
具体而言,与神舟数码在云计算、大数据、车联网、工业互联等方面进行合作;与麦格纳爱尔兰共同出资设立制造合资公司,打造高端纯电动乘用车制造基地,项目建设规划产能15万辆/年,项目规划投资金额约20亿元;与霍尼韦尔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车联网和企业管理软件等技术领域开展合作。
上述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告诉《投资者网》,汽车业与互联网技术公司展开合作,并不是新鲜事,其他厂商早就在做,比如比亚迪去年就开展了很多,这当然是很重要的战略规划。但对于北汽蓝谷来说,目前最需要做的是要解决产量和销售问题,这是当务之急。“如果你连产量和销量都没有的话,如何跟其他汽车品牌竞争?等你把技术摸索出一条路径后,市场早就没有北汽新能源这一份额了。”
而北汽集团副总经理、蓝谷信息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江最近的说法是:“依托汽车产业和汽车产品、以数据化为核心,蓝谷信息将在信息安全、系统集成、工业互联网、车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六大业务领域,与合作伙伴共创、共生出信息化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产销量持续下滑,影响最直接的莫过于今年上半年的财务数据情况。以去年来看,按北汽蓝谷公布的2018年业绩预告,公司 2018 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比2017 年增加 1.32 亿元到 1.57亿元,以2017年0.25亿元的净利润来看,北汽蓝谷去年增长超过600%。
但值得关注的是,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因素是来自于政府补贴。北汽蓝谷在2月 21日发布的公告称,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于近日收到2016年、2017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中央补助资金10.54亿元。
北汽蓝谷也在年报业绩预测中表示,主要是2018年度非经常性损益比2017年度增加所致,影响金额为7.77亿元。
也就是说,盈利能力主要靠补贴,而最基本的新能源汽车产量与销量现在又滑落谷底,2019年北汽蓝谷如何扭转困局,值得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010-62899890 邮箱:119@battery100.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