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深耕动力电池行业十余年的领军企业,国轩高科(002074)一直重视动力锂电池的研发与生产,坚持“做强铁锂 、发力三元”的发展策略,广揽英才、注重技术研发。公司依托专业的技术研发团队,已完成磷酸铁锂单体能量密度190Wh/kg的产品升级,预计2019年底可提升至200Wh/kg;公司已开发出三元811软包电芯,单体能量密度达到了302Wh/kg。公司作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三项国家“863”重大课题承担单位,参与了三项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并主导承担了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等众多国家级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被认定为国家级CNAS检测实验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安徽省院士工作站。
经过多年耕耘,公司已与江淮汽车、北汽新能源、奇瑞、吉利、众泰等主流车企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2019年以来,还与德国博世、印度塔塔等世界一流企业开展深度合作。
7月15日,国轩高科董事长李缜做客证券时报·e公司微访谈,将分析动力电池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国轩高科的战略布局,他同时还将对去年现金流和应收账款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来到国轩高科总部。
国轩高科电池生产工厂环境优美
动力电池生产车间
接下来微访谈正式开始。
之前您在深圳锂电峰会上做的主题演讲,多次提到了“科学的精神”。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领军者,您是如何将“科学的精神”融入到企业的发展与未来布局中的?
李缜:任何行业或产业的发展与进步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以“科学的精神”为指引,否则都是无法持续长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亦如此,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
从行业从业者层面来讲,企业家不仅要富有冒险精神,更要有科学的精神。以科学的精神把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机遇,探索产业升级的方向,厘清正确的技术路线,才有可能做出“价廉物美”的产品。其实认定某一产品优秀的标准应该是以节约资源为自我要求,给产品验证留足时间,用最少的资源消耗创造优秀的产品,为人类和社会做更多的贡献。
从行业研发者层面来讲,新能源行业需要一大批科学家贡献力量和智慧,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好的Idea,需要科学与时间来验证。电池技术比如安全性能、能量密度、循环次数、充电倍率等指标,均必须建立在科学验证的基础上,接受市场有效持久的考验,才具有真正的价值。我常在公司里讲到的,文学是想象而不能验证,科学要验证而不能想象。
从政府政策推动层面来讲,十多年来,政府出台了大量的产业政策,推动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并使得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在了全球的前列。但政策的导向也需要科学的精神做指引,只有引导整个社会资源到最有利于国计民生、最代表人类与科技发展方向的地方去,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产业的进步,不然即便是好的政策,也可能无法取得预期效果,甚至背离初衷。
现在整个的动力电池产业,有人说是产能严重过剩,有人说优质产能依然匮乏,请问国轩高科这几年的产能布局如何?在提高优质产能方面国轩做了哪些努力?
李缜:我们认为当前的动力电池产业,产能不是过剩,而是严重不足。我认为以下三个因素对我国动力电池产能的发展具有巨大影响力度。
(1)政策的推动。国家十三五战略规划已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习总书记亦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2018年中国进口了4.62亿吨石油,其中3.8亿吨被汽车消耗,占比70%以上。只有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我国才有可能实现汽车行业的跨越式发展,也才能有效解决中国当前面临的能源和环境问题。
(2)技术的驱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四项关键技术一直在不断地进步与完善,包括以电动化为核心的整车正向设计技术、电池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充电技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比如说,目前大众集团已开发出模块化电动车MEB平台,向整车正向设计迈进了一大步;而新化学体系、新设计方案与新生产工艺的逐渐成熟,将使得电池能量密度进一步提高;加上,电池管理、电机管理、整车管理、车联网、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也使得系统集成技术更加完备;最后,充电设施和电力供应的逐步完善提高了基础设施的配套水平。毫无疑问,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已具备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
(3)市场的选择。近几年来,购买新能源汽车正逐渐成为消费者的选择。特别是去年以来,在传统燃油车销售乏力甚至降幅加速的状况下,新能源汽车销售却一枝独秀,销售业绩节节上升。只要新能源汽车真正达到使用方便、性能优良、使用成本低、综合性价比高的标准,消费者一定更有意愿购买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更为广阔。据权威预测,2020年到2030年,仅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将从200万辆增长到2000万辆,这将给动力电池行业带来巨大发展增量,目前的产能是远远满足不了的。
国轩一直坚持“产品为王、人才为本、用户为上”的经营理念,因应市场需求,不断推进产品升级,扩大优质产能。作为一家技术型公司,近年来我们不断引进各类人才,充实研发人才结构,投巨资有计划地实施研发基地和验证平台的建设。当前,我们已拥有一支近2000人的研发团队,其中硕博占比近70%;我们还拥有包括美国硅谷、美国克利夫兰、日本筑波、新加坡、中国上海、中国合肥等遍布全球的研发和验证平台;我们目前在全国共有合肥、南京、青岛、唐山、南通等八大生产制造基地。我们还坚持精益生产,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管控。我们有信心、有实力创造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质电池产品。
验证工程院工作人员正在做产品验证
国轩高科最近几年加快了国际业务的布局与拓展,最近也公告了与博世、塔塔的合作,能详细说说国轩高科的国际化战略的总体思路与具体实施步骤吗?
李缜:国轩高科一直在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国际化战略为公司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与市场。我们的国际化战略目前主要有三种路径。第一,布局全球研发体系。在全球建立七大研发平台和四大验证平台,确保技术与全球领先水平同步,实现人才与技术的国际化;第二,进入全球供应链。与全球一流企业如德国博世签约,进入全球跨国公司的零部件供应链;第三,参与国外项目竞标。我们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标项目,如进入欧洲商用车市场、进入美国储能项目市场等;此外还在尝试国外建厂等合作模式,如与印度塔塔合资建厂。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对外合作一定会越来越多。
针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补贴退坡,以及即将到来的无补贴时代,国轩高科有哪些应对措施?
李缜:关于无补贴时代,我有以下三点看法:
首先,我们应回归到事物发展的本源看问题。新能源汽车无补贴是迟早的事,这也许可以说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必经痛处,但任何企业都必须正面应对。对此,国轩已做好充分准备。做强铁锂,对铁锂技术的坚持和进步就是我们应对的法宝,无补贴时代的到来反而让我们可以与更多车企开展真正的产品合作。
其次,没有安全就没有未来。我始终认为,作为负责任的企业,一定不能以牺牲电池安全为代价来单纯追求高能量密度,电池企业的成败最终由其产品质量、安全性和可再生性决定。
再次,坚持比选择更重要。一个企业的发展、一个产业的进步都有自己的过程,在坚持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不忘初心,坚持给社会贡献物美价廉的产品,企业就会有好的未来。
应对无补贴时代,今后我们还会加强以下三点做法:
1. 抓住机会融合发展,加强与优质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另一方面实施投资并购,形成规模效应;
2. 树立优质品牌形象,把握LFP的低成本、长寿命、高安全性的绝对优势,树立行业质量好、性价比高的产品形象,维持行业第一阵营。
3. 针对客户群,考虑实用型而非最优性能;针对不同应用领域利用差异化策略。如储能领域、低速电动车等,LFP也已蓄势待发。
“锂电垂直产业链布局”一直是国轩的一大特色,能否详细解释下这个全产业链垂直布局的初衷与最新情况。
李缜:毋庸置疑,材料技术是电池技术的核心,因此我们一直非常注重材料领域的人才和技术投入。截至2019年6月底,公司累计申请专利3132项,其中发明专利1508项,发明专利中材料方面的专利占比达到了50%。有了人才和技术,加上国轩高速发展的需求,我们就有了这样的布局选择。
目前,国轩已逐步建立了从材料端到电池端再到产品端的全产业链的垂直布局。在磷酸铁锂材料和三元材料领域,公司先后投资了正极、负极、隔膜等。比如,公司与中冶集团、比亚迪在曹妃甸合资建立新能源公司,主要生产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保障公司三元材料供货稳定;公司在庐江建立了三元材料基地,积极布局上游前端,建立先发优势;公司还通过积极布局上游原材料端,已实现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自供,为后续降低电池成本提供了有效保障。
国轩的产业链垂直布局,是基于国轩的高速发展做出的选择。未来,国轩还将在半固态电池、固态电池等方面做更多布局。预计2020年,我们将在全球建立10个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研发平台。这些都将为我们的锂电垂直产业链布局打下坚实的基础。
国轩高科最大的优势是磷酸铁锂,全球技术第一,单体能量密度190Wh/kg,系统突破140Wh/kg,且能满足400公里以上续航。但对比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可以发现这两家的铁锂在市占比和技术上也相当高,接下来在LFP研发上有什么规划,预期会取得哪些成就?
李缜:好的磷酸铁锂技术主要体现在:高比能、长寿命、快充以及低温性能,我们公司拥有一流的磷酸铁锂技术研发团队,就能量密度而言,已经完成了磷酸铁锂单体能量密度190Wh/kg的产品升级,2019年底将提升至200Wh/kg。
同样,我们也在充分发挥磷酸铁锂的技术优势,拓展更多的应用场景,如电网储能、移动储能、分布式储能、备用电源储能等。
随着磷酸铁锂技术的进步、以及国内外客户对磷酸铁锂技术路线的认同,我们获得了市场的充分肯定。根据公司最新统计,2019年上半年,公司装机量同比增长97%,其中专用车装机量同比增长537.39%,乘用车同比增长20.12%。
目前国轩三元单体能量密度是302Wh/kg,但是市场上尤其是资本市场上一直在质疑国轩的三元产品“慢人一步”,市场等得着急,能说说合肥经开工厂三元产线的最新进展和亮点吗?
李缜:目前,公司承担的科技部重大专项,制备的三元811软包样品已通过科技部的中期考核,能量密度达302 Wh/kg,循环次数超过1500周。预计2020年,三元811软包电池实现装车。此外,公司三元622电池已实现向奇瑞、敏安及猎豹等车企批量供货。公司也在对接国际一流车企,共同开发三元811硬壳电芯。
合肥经开工厂主要从事三元锂动力电池的电芯和电池组相关产品的生产,一期年产能规划为5GWh。我们希望通过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全力打造智能化工厂,确保三元产品的优良品质。目前,三元产线月直通率平均已达90%以上,产能正在逐步释放,各项产品指标均符合电池设计要求,产品性能安全、稳定、可靠。国轩的三元产品,正在接受国内外一流乘用车主机厂客户的测试验证。
最后,我还是那句话,没有安全就没有未来。公司通过持续解决三元产品的安全问题,致力于向市场投放高安全的电池产品。
最近有不少声音认为国轩高科资金压力比较大。2018年国轩高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59亿元,同比减少1463.59%;应收账款50.01亿元,增幅40.79%,业绩预告与业绩快报也存在一定不同,请问上述情况产生的背景及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情况。
李缜:首先我们的客户类型较为集中,客户多为上市公司和国企。由于受新能源补贴政策的影响,补贴资金审核周期较长,发放较慢,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资金均较为紧张,比如有的客户2016年的补贴今年6月份才拿到,这导致应收账款周期拉长,但是客户回款没问题。另外,公司业务发展较快,出货量增加较多,材料采购支出较大,且2018年偿还了2017年应收账款证券化项目12.4亿资金。2018年收到的应收账款回款12.4亿元,因前期已进行了证券化,记入了筹资活动,影响经营性现金流12.4亿元。
业绩预告与业绩快报存在一定不同,主要是公司对部分客户的销售收入结算时点确认与会计师事务所的时点存在差异而造成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前后的差异,公司董事会已第一时间就此向广大投资者发表了诚挚的致歉声明。公司目前经营管理一切正常,业务健康稳定发展。欢迎广大投资者参观考察、交流指导。
您认为动力电池行业的总体发展前景如何?您怎么看最近的氢燃料电池风波,未来的发展前景?
李缜:我认为新能源产业未来前景广阔。看一个产业前景是否广阔,就应该看这个产业在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中能有多大贡献,贡献越大前景也就越广阔。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被不少国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我国坚定的战略选择,它是推动中国乃至世界能源变革的主力。
关于氢燃料电池技术,我个人看法是:
首先,从新兴产业发展层面看。动力电池产业前景广阔,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又会遇到很多瓶颈和困难。全世界已有很多的科学家和企业投入巨大的精力、财力、物力去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题,也在电池技术路线上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发现,包括磷酸铁锂、三元电池到未来的半固态、全固态电池的研发等等。
其次,氢燃料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是两种不同的事物:燃料电池是一种发电装置,而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储能装置。氢燃料电池本身确实有诸多优点,如能量密度高、续航里程长、燃料补充时间短等,但目前在技术水平、资源、成本、配套设施及安全性方面,还不够成熟。比如,制氢过程和发电过程都需要贵金属作为催化剂,但全球的贵金属资源极其有限,且目前没有成熟的可替代催化剂;目前的氢气来源,大多是工业副产品,小规模应用时,供应没问题,而一旦大规模使用氢气,高昂的制氢成本,是目前市场是无法承受的;由于“氢脆”效应和氢气难以压缩,导致氢气的长途运输和储存均需要使用特殊材料,因而运输、储存成本高昂;再加上加氢站建设的安全和成本等条件限制较多,决定了氢燃料电池目前还不是绿色出行的最佳解决方案。
最后从科技进步的角度来说,任何一项科学技术,只要是以高效、低碳、清洁和多元为目的,都可以尝试,氢燃料电池就是其中。它与锂离子电池,不是谁取代谁的问题,而是优势互补的关系。汽车动力来源的转变会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各种技术的突破、政策的变化以及能源价格的走向等因素,都会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没有绝对正确的技术决策,只有不断完善的技术路线选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010-62899890 邮箱:119@battery100.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