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由中国五菱牵头组建的“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在五菱研发与试验认证中心正式揭牌。为积极应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变革,中国五菱在科研领域再落重子。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院士钟志华指出,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的成立是中国五菱的创新基因在传承和壮大,是企业的跨界创新,更是行业的创新跨界。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许显辉,中国科学院院士/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主任欧阳明高,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荣军,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国忠,柳州市市委书记吴炜,柳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壮,上汽通用五菱总经理/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理事长沈阳,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学术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姚佐平等领导及行业嘉宾出席揭牌仪式。
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揭牌仪式
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院士钟志华致辞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大力支持下,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由中国五菱牵头主导,首批建设金属材料成型实验室、控制器与芯片应用实验室、智慧语音实验室、动力电池及关键材料实验室4个子实验室,分别在新能源汽车发展需要面对的高品质汽车用钢技术与工艺应用、软硬件自主开发、智慧语音交互以及电池核心问题攻关等方向进行全面探索。实验室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志华、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荣军、郭孔辉、林忠钦、张联盟、孙逢春等院士为核心,形成由7名院士领军,多名博士、研究生、外籍专家以及产业研发人员组成的科研团队,构建“应用基础研究—产业化共性关键技术开发—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孵化—市场推广”的全链条研发体系。
参会嘉宾集体合影
首创“1+3+N”科研引擎“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欧阳明高院士指出,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的成立,对广西的科技创新,对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实验室首创“1+3+N”(即 1 个牵头单位、3个共建单位、若干个参建单位)体系创新资源共享模式,预计总投资规模达102亿元,建立跨界融合生态平台、数字化共创平台、产业链协同平台、产学研用联合创新平台、资源开放共享平台 5 大开放共享平台,推动汽车产业企业、电子信息企业、互联网生态企业、全球化开发者、高校及科研院所跨界融合,实现数据、信息、研发装备、检测设备、技术服务等研发资源的开放共享,推动技术与产业共创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主任欧阳明高致辞
位于五菱研发与试验认证中心的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
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共赴新能源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
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将构建“应用基础研究—产业化共性关键技术开发—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孵化—市场推广”的全链条研发体系。首期目标将开展新能源汽车整车架构、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面向新能源汽车的智慧制造与装备新技术应用、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应用和信息安全技术、基于场景的创新性技术及国际化研究与应用5个方面的研究。
上汽通用五菱总经理沈阳致辞
上汽通用五菱总经理沈阳表示,作为创新策源地,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将通过搭建全球小型电动车平台(GSEV)和柔性驱动平台(FDEV),构建国内一流的创新高地,积极争创国家级重大科创基地,推动广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双链融合提升,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聚集发展。
致力于推动新能源标准制定 让中国标准成为全球标准
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立足广西、面向全球,坚持市场导向,以新能源汽车为研究重点,努力建成全球微小型电动车标准的制定者和技术的引领者,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培养的新高地。一直以来,中国五菱始终响应国家号召,参与制定新能源汽车行业标准共计137份,并持续推动中国标准规范制定,首次将中国标准写入联合国法规UNECE。基于以上优势,中国五菱将支持实验室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根据中国实际消费及使用场景来制定规则,进而建立国家行业标准,并以此为基础,加速中国标准走向国际化,逐步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标准的制定者和全球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引领者。
打造行业典型样板引领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
广西自治区副主席许显辉在揭牌仪式上致辞,他表示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作为广西首家获批建设的自治区实验室,是全区目前水平最高的科技创新平台。许显辉强调,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要发挥重大创新平台作用,聚焦未来科技前沿技术,统筹运用好技术、好人才、好设备,奋力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推动科技与经济对接,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切实把创新资源化为经济成果,引领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将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打造成行业典型样板。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许显辉致辞
作为国内第一家实现知识产权由“缴”到“收”的汽车企业,中国五菱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项,承担国家级科技课题9项,持有授权专利4650件,科研成果丰硕。上汽通用五菱将切实履行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建设主体责任,以人民需求为前进驱动力,引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全球创新、跨界、体验的标杆公司。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010-62899890 邮箱:119@battery100.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