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今年以来,国家能源局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统筹能源安全供应和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重大水电项目和抽水蓄能建设,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了良好开局。2023年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4740万千瓦,同比增长86.5%,占新增装机的80.3%;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59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4%。截至2023年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2.58亿千瓦,常规水电装机3.68亿千瓦,抽水蓄能装机4699万千瓦,风电装机3.76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4.25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4195万千瓦。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
5月6日,首届“510中国品牌日·能源产业品牌宣传周”(以下简称“能源品牌宣传周”)活动在京启动。启动仪式上,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表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电力系统、风电、光伏等多个产业规模全球第一。我国能源技术装备的创新能力也不断增强,这既保障了我国能源长期的安全稳定,又为能源技术装备产品走向海外,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奠定了基础。“华龙一号”走出国门,“深海一号”千米采气,特高压打通电力高速公路,光伏板在全球各地生产清洁绿电。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投入运行、品质优良,中国能源产品的品牌不断擦亮、声量不断增强。
史玉波指出,能源产业品牌建设已取得较大成就,但我们更应看到,和消费品等其他产业打造了诸多享誉世界的著名品牌不同,我国能源产业品牌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认识上不完全统一、重视程度不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能源产业品牌建设任重道远。
针对上述问题,史玉波建议,一是要将品牌建设提上重要议程,不断提升品牌意识;二是要将质量提升作为根本,不断夯实品牌根基;三是要以科技创新赋能,不断擦亮品牌成色;四是搭建平台讲好故事,努力传播品牌声音。
其中,在科技创新方面,史玉波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既是企业的“命门”所在,也是品牌竞争力的源头活水。虽然我国目前积累了大量的能源技术储备,但是部分技术仍然存在壁垒。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需要构建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新能源、储能、氢能等重点领域技术研发投入。同时,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推动能源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
《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社社长杜吟
“能源企业要想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竞争力,必须不断开拓创新,修炼内功与外功,积极探索实践,拿出真功夫,做好新服务,擦亮金招牌。以讲好能源故事提升自身的知名度,以过硬的产品技术优化形象的美誉度,以优质的服务获得用户和合作伙伴的忠诚度。”《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社社长杜吟也提到,任何产业高质量的发展,都离不开高质量的品牌引领。中国能源产业的品牌经由“全国”到“全球”的过程,需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切实提升品牌的国际传播力,增强品牌的全球影响力。一般要经历从“认识”到“认知”再到“认可”三个阶段。第一步是“认识”我们,即让更多人接触并了解能源产业的品牌工程、品牌项目、品牌技术产品、品牌企业;第二步是“认知”我们,即让更多人懂得能源产业的重要性、能源技术的先进性、能源文化的深远性;第三步是“认可”我们,即让能源产业界内外人士对我们能源产业的企业、产品品质、工程质量等产生自发的认同和赞誉。
据首都经贸大学中国品牌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郑新安介绍,在造车新势力与传统车企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现已成为世界级,领跑世界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势头越来越好。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65万辆和15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7%和26.2%,市场占有率达到26.1%。”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绿色企业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董鸿星补充说,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世界的份额达到59%,随着中国继续强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欧美等国家加大新能源汽车鼓励政策,世界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进入强势发展阶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010-62899890 邮箱:119@battery100.org